第1眼-重慶廣電
10月19日,重慶市國際中文教育協作機制工作會議在重慶師范大學召開。本次會議旨在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與發展。
來自西南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川渝兩地高校代表圍繞參與協作機制工作的基本情況、如何推動協同機制建設以及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等內容展開交流討論。
盧旺達大學、巴布亞新幾內亞科技大學、英國知山大學、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也立足本國本校實際,分享了他們在中文教育推廣、文化交流以及本土化教學等方面的經驗和成果,并對未來的合作與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據介紹,重慶市國際中文教育協作機制于2021年9月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共同簽署建立,旨在發揮地方優勢、整合區域資源、促進經驗交流,探索完善共建、共管、共有、共享的新型工作機制,更好服務擴大深化教育對外開放,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協作機制建立兩年來,我們按照相關的部署,開展了大量的工作。”重慶市國際中文教育聯盟秘書長雷勇介紹說,在統籌全市國際中文教育資源的同時,加強川渝兩地交流合作,通過聯合舉辦技能大賽、學科發展論壇等形式,促進參與方各個大中小學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的建設,推動學科專業發展及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未來,我們還將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渠道和領域,增強重慶市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際影響力。同時,為國際中文教育的繁榮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會上,重慶師范大學還與盧旺達大學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致力于國際中文教育在盧旺達的推廣與發展。
“未來我們將與盧旺達大學在教師教育、數字教育、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方面加強合作,擴大獎學金項目覆蓋范圍,吸引更多留學生來校學習。”重慶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院長牟映雪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