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F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離退休活動中心的小屋里,原中文系教授董味甘正聲情并茂地朗誦著,這些三十多年前教授過的文章對他來說似乎早已是爛熟于心,大家無不驚嘆于他超強的記憶,他自己卻謙虛地說道:“平時大家都夸我記憶力好,但我認為在文學的世界里悟性往往比記憶力更重要,也許我就是悟性比別人高了一點?!?/span>
理科思維中的常用方法——點、線、面、體法被董教授搬進了文學教學中?!俺酝该科恼碌闹仉y點,沿著這些點深入下去,牽出一條線,線梳理清楚就能形成面,面隨之構成體,這樣深入分析每一篇后就會有很大收獲”。幾十年前,董教授初到重師任教,擔任他從未接觸過的白話文教學工作,他花費三年功夫,吃透了白話文的所有內容?!皬狞c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和體會,也是在文學方面提升和進修的方法。文學閱讀講究‘懂透化’,弄懂了才能轉化到自己身上”。董教授談到自己自學白話文的經歷時,我似乎可以看到微弱燈光下一個苦心鉆研的年輕小伙,只是滄桑巨變,他已然成為九旬老叟,心中不變的依然是那份執著。
董教授告訴我們,無論學什么東西,都要能鉆,要提起自己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將整個身心投入進去。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與自己完美契合,但當你必須去做那些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事情時,我們要做的就是逼出興趣,逼出悟性。他談到自己學習象棋,從蹩腳馬都分不清的菜鳥到內江地區象棋代表隊隊長兼教練;為鍛煉身體學習雙杠,從柔弱書生成為器械操代表,甚至在畢業時川大體院還請他留校任教,這些領域的成績靠的是興趣,靠的是鉆研?!皩W什么東西要學就要學精,要搞出一個名堂!”
我們身邊總會有人抱怨生活累、生活苦,抱怨世事無常,自己總在偏離理想的方向上漸行漸遠。然而,誰又是人生選擇過程中的幸運兒呢?誰又能主宰人生路上所有的變故呢?生活充滿了不確定,如果你總是選擇逃避,不逼迫自己去鉆研,那么你將永遠無法改變你的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