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學校表彰了我校第二屆金牌教師獎獲得者。數學科學學院羅萍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由于在第一屆評選中獲獎教師空缺,羅萍老師也是我校該獎項設置以來的第一位“金牌教師”。近日,記者對羅萍老師進行了專訪。
羅萍,我校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第二屆“金牌教師”獲得者,曾榮獲“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參加全國首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獲理科組一等獎;在期刊上發(fā)表高質量的科研和教研論文十余篇;近五年來多次獲得學校教學優(yōu)秀獎和“最受畢業(yè)生歡迎的教師”稱號;2016年入選我校第三批教學名師培育計劃。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我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是羅萍老師從教21年來一直堅持的原則。采訪中的她親切平和,一再強調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
“教育是一門藝術”:用心成就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明確的答案,只有永恒的標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句號,只有逗號。”在羅萍老師看來,藝術彰顯個性,不同教師身上風格各異的教學特點正是個性化的體現。在羅萍老師身上,這個特質是用心。
教師是塑造人、成就人的職業(yè)。羅萍老師十分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上課不單單是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羅萍老師表示,除了對知識點的講解,她還會通過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理清教學內容的脈絡,根據課本內容延伸、擴充、激發(fā)學生鉆研的興趣,并將課堂教學、課堂討論和課后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使教學線索更清晰。但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單靠課堂內的教學遠遠不夠。羅萍老師告訴記者,參與競賽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可以在數學建模賽中利用所學知識建立數學模型從而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在師范生技能大賽中通過創(chuàng)新講課方式來展現自我。”
羅萍老師不僅鼓勵學生參與競賽,還指導學生在籌備比賽的過程中查找資料,帶領學生觀摩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強調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聯系時事、緊扣社會熱點。“參與競賽是促進學生自我成長的過程。了解時事熱點,就可以用最新的事例與觀點吸引人。所以不管是哪個比賽,我都會鼓勵學生加入創(chuàng)新的元素。”
近年來,羅萍老師指導的很多本科生已經公開發(fā)表了學術或教研教改論文,研究生報考率和錄取率穩(wěn)步增長,就業(yè)率和就業(yè)質量逐年提高。還有不少學生參加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數學競賽、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等,并多次斬獲大獎。
“教育的本質是愛”:“亦師亦友”中的收獲與感動
談及大學第一次站上講臺模擬授課,羅萍老師印象最深的是當年老師的那一句鼓勵。“在黑板上畫完幾何圖,我的老師就評價這個圖形橫平豎直,畫得很好,還表揚我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很有特色,是塊當數學老師的料。”一句簡單的表揚,卻讓她信心倍增,“那之前,我的興趣不是當教師,但老師的鼓勵改變了我原本的想法,讓我確定了未來的職業(yè)方向”。
正因如此,“鼓勵式教學”成了羅萍老師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教學方式。在她的課上,或是一種獨特的解題思路,亦或是一次有趣的數學實驗,學生都能獲得上臺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應該更多地給予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每一次上臺的體驗,每一次老師的鼓勵,都在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羅萍老師感慨道。
教育的本質是愛。羅萍老師經常和學生在微信和qq上聊學業(yè)、生活、感情……她告訴記者,若是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和學生的關系,“亦師亦友”再恰當不過。羅萍老師認為,對待學生不但要用心,更要有愛心。這份愛心,也讓學生對她懷著赤誠的感恩之情。
“我以前上課總是背著有線擴音器,學生覺得我這樣背著有點辛苦,特意給我買了一個無線擴音器。”羅萍老師還告訴記者,每節(jié)課前,學生都主動把講臺整理得干干凈凈;在她感冒嚴重得幾近失聲時,學生們顧及她的身體在課上反復說“老師您休息一下吧”。“雖然看起來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兒,但足以說明學生很關心你,時時把你放在心上。用心愛,你也一定會收獲愛。”談及自己的學生,羅萍老師無法掩飾眼里的笑意。
“教育的道路沒有終點”:“金牌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談及此次榮獲“金牌教師”稱號的感受,羅萍老師對記者說道:“‘金牌教師’的稱號既是一份榮譽,但同時也意味著肩上將有更多的責任。”
“一名‘金牌教師’應具備優(yōu)良的師德、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優(yōu)良的師德師風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前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是一句口號。”羅萍老師認為,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做到關心愛護學生。而教育的藝術性,則要求教師還應具備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鮮明的教學風格。
羅萍老師還介紹道,目前,數學科學學院正計劃在學院內部成立“金牌教師工作室”。工作室將實行“以老帶新”制度,旨在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年輕教師、打造金牌教師團隊,從而壯大整體師資力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如果能有幸參與‘金牌教師工作室’的建設,我會在這個過程中與其他老師們相互研討、共同成長。”談及未來規(guī)劃,羅萍老師表示,以后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和科研上,研究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讓研究成果服務于今后的教學,真正做到教研相長。